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嚙踝蕭痚妧A>>|JI
伊拉克歷史背景
2005.8.22  8:17:51 PM    伊光編譯  閱讀5442次
 The Australian News
      
  這些日子﹐美國特派全權大使坐鎮對伊拉克臨時政府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必須在一個星期之內完成新憲法起草工作。 伊拉克是一個矛盾重重的國家﹐這一百年來沒有平靜過﹐一直是西方國家渴望吞噬的肥肉﹐所以都在那裡製造民族分裂﹐扶植親信。
  
  伊拉克位於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歷史上稱作是美索不達美亞地區﹐文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萬兩千年前﹐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搖籃之一。 公元十世紀到十二世紀將近三百年﹐巴格達是伊斯蘭帝國的首都﹐文化中心﹐1258年蒙古鐵騎淪陷巴格達﹐遭到一次最嚴重的文明浩劫。 十六世界﹐土耳其崛起建立強大的奧斯曼帝國﹐恢復了巴格達的伊斯蘭文明﹐制止了伊拉克什葉派和遜尼派穆斯林的教派衝突﹐樹立遜尼穆斯林為政府主力。 土耳其把今日的伊拉克分為三個地方行政區﹐分別以巴格達、摩蘇爾和巴什拉為首府。 通過這三個據點的管轄﹐土耳其有效地控制了各地的部落勢力﹐三百多年平安無事。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趁中東局勢混亂以及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自顧不暇之際於1921年侵入巴格達﹐與法國密謀﹐單方面宣佈了英法賽克斯-皮考特協議(Sykes-PicotAgreement)﹐代替土耳其佔有巴格達﹐並且規定伊拉克為英國“托管地”﹐當然是英國“委託”
  
  自己管理別國的領土。 英國殖民政府最終找到了一個滿意的代理人﹐1921年把麥加部落謝里夫•侯賽因的兒子費薩爾推上伊拉克“王位”﹐根據英國東方學家格爾楚德•貝爾(Gertrude Bell)研究的方案為伊拉克劃定了“國界”﹐英國政府只負責控制巴格達傀儡政府﹐統一管轄三個地區。 伊拉克境內更加不平靜﹐到處都有起義﹐反抗英國殖民奴役﹐1930年英國宣佈托管不順利﹐1932年被迫許可伊拉克在英國監督下的“獨立”。 名義上獨立之後﹐伊拉克仍舊在英國軍隊佔領中﹐鎮壓抗英起義﹐到處血腥屠殺。 歐洲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調走駐伊拉克部隊返回本土保衛英國﹐伊拉克反英情緒高漲﹐加入了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參加反英鬥爭。 1939年﹐英國部隊再次在巴格達登陸﹐鎮壓伊拉克的親德勢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大英帝國解體﹐美國勢力侵入中東﹐取代英國和法國傳統殖民地的控制。 巴格達出現了一個親西方的賽伊德“民主政府”﹐1958年發生政變﹐費薩爾二世國王遭到謀殺﹐哈希姆將軍奪得政權。 五年之後﹐哈希姆遭到暗殺﹐伊拉克的民族主義復興黨上臺。 美國中央情報局從埃及開羅大學校園中看到了一個野心勃勃的伊拉克青年薩達姆?侯賽因﹐經過多方考查﹐發現此人有培養前途。 薩達姆於1979年被美國支持為伊拉克新總統﹐總統上任第二年﹐服從美國的戰略規劃﹐獲得美國大規模武器支援﹐向伊朗發動戰爭﹐試圖消滅伊朗伊斯蘭革命政權。 戰爭進行了八年﹐雙方戰死一百多萬士兵。
  
  美國制定的最新世界戰略﹐以“9-11事件”為借口﹐向沒有抵抗能力的伊斯蘭國家開刀﹐先攻佔阿富汗﹐然後2003年3月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由美軍直接管理伊拉克政府。 這兩個國家都曾經是英國殖民主義勢力範圍﹐因此英國緊跟美國出兵﹐從中有利可圖﹐撈到油水。 英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公民要求首先聲明從伊拉克撤軍規劃﹐國防大臣約翰?雷德說﹕“我們在那裡的工作還沒有完成”﹐他還說﹕“我們要與伊拉克人民肩並肩戰鬥﹐直到實現新民主”﹐拒絕提供結束佔領伊拉克的時間表。 美國特派大使天天敦促臨時政府服從美國的意圖和規劃﹐簽訂一部使美國滿意的伊拉克新憲法﹐以後就“有法可依”保護美國的利益。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